当前,全球经济增长放缓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、地缘政治冲突加剧、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,给钢铁行业的海外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。5月16日,在于浙江杭州召开的2024(第三届)中国钢铁海外发展大会上,与会领导、专家围绕钢铁企业国际化发展、国际贸易格局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,共同探讨钢铁行业走出去的发展前景。
与会嘉宾提出,近一段时间,全球钢铁行业格局发生新变化。首先,俄乌钢材出口供应减少,低价供给市场仅剩东南亚、中国市场,中东、欧洲地区钢材物流格局出现变化。其次,印度国内需求高速增长,完成从钢材净出口国向净进口国的转变。第三,传统高价地区欧美市场对价格拉动走弱,尤其是欧洲市场,具体表现为需求不足、补库力度小、持续时间短。
在此种形势下,钢企及贸易商进出口挑战与机遇并存,应因时而制、审慎决策,积极探索出契合新供求环境的钢材国际贸易模式。
钢材国际贸易呈现新趋势
“国际化对于我国钢铁行业至关重要。可以说,改革开放以来,国际化伴随着我国钢铁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全过程。”钢协副会长夏农指出,钢铁行业始终立足于国内市场发展壮大,注重国际交流合作,不断提高钢材出口质量、优化钢材出口结构。
钢协统计数据显示,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占国内粗钢产量的比例长期保持在90%以上,近十年平均值为93%。2016年-2022年,我国钢材出口均价增长了2倍,国内外价差增长了10倍。
在国际化进程中,2013年是一个重要节点。自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以来,我国钢材的国际贸易迎来巨大机遇,中国钢材出口量持续增加,2023年达到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,出口至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。
“据不完全统计,2013年我国向共建‘一带一路’国家出口钢铁总量约1156.77万吨,占中国钢铁总出口的20.45%。而到了2023年,我国向共建‘一带一路’国家出口的钢铁总量约为6960.9万吨,占中国钢铁总出口的77.12%。”上海钢联海外分析师李天歌表示,从区域结构来看,2023年中国钢材出口主要目的市场构成较稳定,排名略有变化。其中,越南取代韩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市场,排名前十的目的市场中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占据九席,继续保持我国主要出口市场地位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近年来,我国对非传统目的市场——中东的出口量增幅明显。以土耳其为例,2022年,我国对土耳其钢材出口量为244.94万吨,同比增长35.49%;2023年出口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,同比上升63.5%至400.56万吨。
谈到中国的高出口量,与会嘉宾认为,中国粗钢产量在全球的份额维持高位是出口量增长的基本条件,同时,国内需求的下行为钢材出口提供巨大动力。李天歌表示:“还有一项重要原因,即中国的资源价格优势明显。以热卷为例,2023年中国热卷出口价格较印度和黑海地区低65美元/吨~70美元/吨。”不过,夏农指出,“2023年主要由于国际市场等原因,出口价格有所下降,但也高于国内均价。”
根据世界钢协统计数据,受全球货币紧缩政策、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,2023年全球粗钢消费整体回落1920万吨,欧洲降幅尤为明显。相应地,国际间进出口贸易量也整体下降。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任竹倩分析表示,2023年,中国钢铁出口方面,西亚增幅领先,达61.8%;北美洲增幅为负,为-17%。
同时,近年来,在低碳转型趋势的推动下,国际贸易呈现新趋势。即作为中间产品的生铁的国际贸易量占产量的比重极低,而直接还原铁(DRI)用于国际贸易的比重逐年提高。“2023年达到9.4%,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。”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表示,“低碳正在重塑全球钢铁行业发展格局,包括国际贸易。”
钢材出口面临长短期挑战
目前,钢铁行业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之中,钢铁企业海外发展也伴随着诸多不确定因素,如地缘政策壁垒、全球碳关税和出口政策等。与会嘉宾从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两方面分析了目前的挑战。
全球钢铁格局演变,钢材国际贸易新模式如何建立?
当前,全球经济增长放缓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、地缘政治冲突加剧、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,给钢铁行业的海外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。5月16日,在于浙江杭州召开的2024(第三届)中国钢铁海外发…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